“两优一先”风采展示 | 深耕育人沃土,诠释党员担当——优秀共产党员王沐龙老师专访

作者 :    时间 : 2025-07-08  访问量 : 



人物介绍

王沐龙,现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,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。她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奋战在党务工作一线。她政治坚定、业务精湛、作风扎实、甘于奉献,创新打造党支部新时代网络思政“云堡垒”,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,先后荣获绍兴市2024年度党建优秀调研报告入围奖、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思政微课大赛三等奖、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辅导员工作案例大赛一等奖。

专访内容

一、当初入党时,是什么让您坚定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?入党以来,哪件事让您对党员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?

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,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。每一位党员在入党时都深受党的崇高理想和光荣使命的感召,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入党以来,通过参与党的各项活动和学习党的理论,党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,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。无论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还是在面对重大考验时,党员身份都激励着我们恪尽职守、率先垂范,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。了解到张桂梅的事迹,她扎根云南贫困山区教育一线40余年,身患20多种疾病却以近乎燃烧生命的方式,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,帮助近2000名女孩走出大山。贴满膏药的双手、深夜教室的灯光、跋山涉水的家访——她将党员的奉献具象为“改变一代人命运”的坚守。张桂梅贴在墙上的“党员守则”、在无人处坚守,在危难时冲锋,用一生回答“我是谁、为了谁”。我不断反思:“若我在那个位置,能否做出同样的选择?若我面对困苦,信仰是否足够支撑脊梁?”

二、在日常与学生谈心谈话(比如学业困难、心理困扰、职业规划)时,您是如何自然地将党的理论、价值观或党员的责任担当融入进去的?能否分享一个具体的小例子?

1.以学生问题为切入点,避免“空降理论”先聚焦学生具体困扰(如学业压力、职业迷茫),通过共情式倾听建立信任,再从问题本质中挖掘与党的价值观的关联点。例如:学业困难→关联“艰苦奋斗”、“永不言弃”的奋斗精神;心理困扰→关联“人民至上” 的奉献精神(如党员在危机中挺身而出的担当);职业规划→关联“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结合”的价值观(如党员扎根基层的选择。  

2.用“党员案例”替代“理论灌输”,以故事引发共鸣,选择贴近学生认知的青年党员案例或党史细节,通过具体场景还原,让价值观变得可感知。例如:用“张桂梅坚守边远山区”的故事,诠释“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”信念感;用“黄文秀的资助申请书”的细节,诠释“资助为我,我为资助”的社会责任感。  

3.引导“自我思考”,而非“被动接受”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关联理论,例如:“如果是你,面对这样的困难,你觉得是什么信念支撑人走下去?”“你觉得那些选择去西部计划的学长,和党史里哪些精神是相通的?”


三、现在的学生是‘网络原住民’,您在利用新媒体(微信群、小程序、短视频等)开展小而精、有吸引力的党务工作(如微党课、线上学习小组、榜样事迹传播)方面,有什么成功的尝试?

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党务工作,需精准把握“网络原住民”的接受习惯——拒绝说教感、追求参与感、注重碎片化体验。用“追剧思维”做微党课短视频——《党史便利店》系列。痛点解决:传统党课视频太长(15分钟以上),学生完播率不足20%,改用“便利店速食”概念,每条视频控制在130秒内,像追剧一样每周更新。


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

联系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浦阳路77号

邮政编码:311800

联系电话:0575-87766900